【单选题】项目可行性是指企业建设该项目的必要性、成功的可能性以及投入产出比与企业发展需要的符合程度。其中,(请作答此空)可行性分析主要评估项目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项目建成后可能的经济收益;()可行性包括企业的行政管理和工作制度、使用人员的素质和培训要求等,可以细分为管理可行性和运行可行性。
A、技术
B、经济
C、环境
D、用户使用
答案:D
解析:可行性是指在企业当前的条件下,是否有必要建设新系统,以及建设新系统的工作是否具备必要的条件。也就是说,可行性包括必要性和可能性。参考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在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可行性研究通常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和用户使用可行性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中经济可行性通常被认为是项目的底线。1.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也称为投资收益分析或成本效益分析,主要评估项目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项目建成后可能的经济收益。多数项目只有建设成本能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预算内的时候,项目才有可能被批准执行。而经济收益的考虑则非常广泛,可以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还可以分为一次性收益和非一次性收益、可定量的收益和不可定量的收益等。要注意的是,在系统开发初期,由于用户需求和候选系统方案还没有确定,成本不可能得到准确的估算。因此,此时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只能大致估算系统的成本和收益,判断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否值得。2.技术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也称为技术风险分析,研究的对象是信息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性能,以及技术能力约束。技术可行性主要通过考虑以下问题来进行论证:(1)技术:现有的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是否足以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2)资源:现有的资源(例如,掌握技术的员工、企业的技术积累、构件库、软硬件条件等)是否足以支持项目的实施。(3)目标:由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的目标是比较模糊的,因此技术可行性最好与项目功能、性能和约束的定义同时进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调整项目目标和选择可行的技术体系都是可以的,而一旦项目进入开发阶段,任何调整都意味着更多的开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技术可行性绝不仅仅是论证在技术手段上是否可实现,实际上包含了在当前资源条件下的技术可行性。例如,开发一个计算机操作系统对于美国微软公司来说,这是可行的,但对其他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这都是不可行的。投资不足、时间不足、预设的开发目标技术难度过大、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没有熟练的员工可用、没有足够的合作企业和外包资源积累等都是技术可行性的约束。实践证明,如果只考虑技术实现手段而忽视企业当前的资源条件和环境,从而对技术可行性分析得出过于乐观的结果,将会对后期的项目实施导致灾难性后果。对于技术的选择,有的企业钟情于新技术,有的则喜欢使用成熟的技术。具体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例如,开发环境、开发人员的素质、系统的性能要求等)进行决策,但通常的建议是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技术,慎重引入先进技术。IT业界流行的诙谐语"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两步是先烈"讲的就是对技术的选择原则。3. 法律可行性法律可行性也称为社会可行性,具有比较广泛的内容,它需要从政策、法律、道德、制度等社会因素来论证信息系统建设的现实性。例如,所开发的系统与国家法律或政策等相抵触,在政府信息化的领域中使用了未被认可的加密算法,未经许可在产品中使用了其他企业的被保护的技术或构件等,这样的项目在法律可行性上就是行不通的。4.用户使用可行性用户使用可行性也称为执行可行性,是从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来评估系统的可行性,包括企业的行政管理和工作制度、使用人员的素质和培训要求等,可以细分为管理可行性和运行可行性。(1)管理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是指从企业管理上分析系统建设可行性。主管领导不支持的项目一般会失败,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抵触情绪很大,就有必要等一等,先积极做好思想工作,创造条件。另外,还要考虑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相应的管理制度改革的时机是否成熟,规章制度是否齐全等。(2)运行可行性。运行可行性也称为操作可行性,是指分析和测定信息系统在确定环境中能够有效工作,并被用户方便使用的程度和能力。例如,ERP系统建成后的数据采集和数据质量问题,企业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IT技能等。这些问题虽然与系统本身无关,但如果不经评估,很可能会导致投入巨资建成的信息系统却毫无用处。运行可行性还需要评估系统的各种影响,包括对现有IT设施的影响、对用户组织机构的影响、对现有业务流程的影响、对地点的影响、对经费开支的影响等。如果某项影响会过多改变用户的现状,需要将这些因素作进一步的讨论并和用户沟通,提出建议的解决方法。否则,系统一旦建成甚至在建设过程中,就会受到用户的竭力反对,他们会抵制使用系统。
【单选题】某公司有4百万元资金用于甲、乙、丙三厂追加投资。各厂获得不同投资款后的效益见下表。适当分配投资(以百万元为单位)可以获得的最大的总效益为( )百万元。
A、15.1
B、15.6
C、16.4
D、6.9
答案:C
解析:这道题可采用穷举法分别试算各个方案,结果是:甲投资3百万,丙投资1百万,乙投资0,收益为:6+6.4+4=16.4百万。
【单选题】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SO)的开发方法将( )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并将跨构件的功能调用暴露出来。该方法有三个主要的抽象级别,最低层的(请作答此空)代表单个逻辑单元的事物,包含特定的结构化接口,并且返回结构化的响应;第二层的服务代表操作的逻辑分组;最高层的(请作答此空)则是为了实现特定业务目标而执行的一组长期运行的动作或者活动。
A、接口
B、功能
C、活动
D、用例
答案:A
解析:OO的应用构建在类和对象之上,随后发展起来的建模技术将相关对象按照业务功能进行分组,就形成了构件(Component)的概念。对于跨构件的功能调用,则采用接口的形式暴露出来。进一步将接口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则催生了服务和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SO)的开发方法。由此可见,面向对象、基于构件、面向服务是三个递进的抽象层次。SO方法有三个主要的抽象级别,分别是操作、服务和业务流程。位于最低层的操作代表单个逻辑单元的事物,执行操作通常会导致读、写或修改一个或多个持久性数据。服务的操作类似于对象的方法,它们都有特定的结构化接口,并且返回结构化的响应;位于第二层的服务代表操作的逻辑分组;最高层的业务流程则是为了实现特定业务目标而执行的一组长期运行的动作或活动,包括依据一组业务规则按照有序序列执行的一系列操作。其中操作的排序、选择和执行成为服务或流程的编排,典型的情况是调用已编排的服务来响应业务事件。
【单选题】用户A从CA获取了自己的数字证书,该数字证书中包含为证书进行数字签名的( )。 A.CA的私钥和 A.的公钥 B.CA的私钥和 A.的私钥
A、CA的公钥和
B、的公钥
C、CA的公钥和
D、的私钥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安全方面知识。任何一个用户只要得到CA的公钥,就可以得到CA为该用户签署的数字证书,该数字证书的内容应包括CA的信息、用户信息、用户公钥、CA签发时间和有效期等。
【单选题】需求获取是确定和理解不同的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约束的过程,需求获取是否科学、准备充分,对获取出来的结果影响很大。在多种需求获取方式中,(请作答此空 )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有较宽广的应用范围,但存在获取需求时信息量大、记录较为困难、需要足够的领域知识等问题。()方法基于数理统计原理,不仅可以用于收集数据,还可以用于采集访谈用户或者是采集观察用户,并可以减少数据收集偏差。()方法通过高度组织的群体会议来分析企业内的问题,并从中获取系统需求。
A、用户访谈
B、问卷调查
C、联合需求计划
D、采样
答案:A
解析:用户访谈:用户访谈是最基本的一种需求获取手段,其形式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用户访谈是通过1对1(或1对2,1对3)的形式与用户面对面进行沟通,以获取用户需求。用户访谈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有较宽广的应用范围。但是,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例如,用户经常较忙,难以安排时间;面谈时信息量大,记录较为困难;沟通需要很多技巧,同时需要系统分析师具有足够的领域知识等。另外,在访谈时,还可能会遇到一些对于企业来说比较机密和敏感的话题。因此,这看似简单的技术,也需要系统分析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沟通能力。采样是指从种群中系统地选出有代表性的样本集的过程,通过认真研究所选出的样本集,可以从整体上揭示种群的有用信息。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而言,现有系统的文档(文件)就是采样种群。当开始对一个系统做需求分析时,查看现有系统的文档是对系统有初步了解的最好方法。但是,系统分析师应该查看哪些类型的文档,当文档的数据庞大,无法一一研究时,就需要使用采样技术选出有代表性的数据。采样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收集数据,还可以用于采集访谈用户或者是采集观察用户。在对人员进行采样时,上面介绍的采样技术同样适用。通过采样技术,选择部分而不是选择种群的全部,不仅加快了数据收集的过程,而且提高了效率,从而降低了开发成本。另外,采样技术使用了数理统计原理,能减少数据收集的偏差。但是,由于采样技术基于统计学原理,样本规模的确定依赖于期望的可信度和已有的先验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分析师的主观因素,对系统分析师个人的经验和能力依赖性很强,要求系统分析师具有较高的水平和丰富的经验。联合需求计划:为了提高需求获取的效率,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使用小组工作会议来代替大量独立的访谈。联合需求计划(Joint Requirement Planning,JRP)是一个通过高度组织的群体会议来分析企业内的问题并获取需求的过程,它是联合应用开发(Joi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JAD)的一部分。
【单选题】软件设计包括了四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活动:高质量的( )将改善程序结构和模块划分,降低过程复杂性;( )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个模块化的程序结构,并表示出模块间的控制关系;(请作答此空)描述了软件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
A、数据架构设计
B、模块化设计
C、性能设计
D、人机界面设计
答案:D
解析:软件设计包括体系结构设计、接口设计、数据设计和过程设计。结构设计:定义软件系统各主要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设计:将模型转换成数据结构的定义。好的数据设计将改善程序结构和模块划分,降低过程复杂性。接口设计(人机界面设计):软件内部,软件和操作系统间以及软件和人之间如何通信。过程设计:系统结构部件转换成软件的过程描述。
【单选题】执行 CPU 指令时,在一个指令周期的过程中,首先需从内存读取要执行的指令,此时先要将指令的地址即( )的内容送到地址总线上。 A.指令寄存器 (IR)
A、通用寄存器 (GR)
B、程序计数器 (P
C、
D、状态寄存器 (PSW)
答案:C
解析:选项A指令寄存器用来存放从内存中读取的指令。选项B通用寄存器可用于传送和暂存数据,也可参与算术逻辑运算,并保存运算结果。选项C程序计数器是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所在单元的地址。 当执行一条指令时,首先需要根据PC中存放的指令地址,将指令由内存取到指令寄存器中,即将程序计数器PC中的内容送到地址总线上,此过程称为"取指令"。与此同时,PC中的地址或自动加1或由转移指针给出下一条指令的地址。此后经过分析指令,执行指令。完成第一条指令的执行,而后根据PC取出第二条指令的地址,如此循环,执行每一条指令。选项D状态寄存器用于存放状态标志与控制标志如,中断标志、溢出标志等。
【单选题】前趋图是一个有效无环图,记为→={pi,pj,pi完成时间先于pj开始时间}。假设系统中进P={p1,p2,p3,p4,p5,p6,p7,p8},且进程的前趋图如下。那么该前驱图可记为( )图中(请作答此空)
A、存在着十个前驱关系。p1为初始节点。p2p4为终止节点。
B、存在着两个前驱关系。p6为初始节点,p2p4为终止节点。
C、存在着九个前驱关系。p6为初始节点,p8为终止节点。
D、存在着十个前驱关系。p1为初始节点,p8为终止节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前趋图相关知识。前趋图标记规则:从小到大。使用排除法,解题思路如下:1)A选项,(P5,P8)不存在,排除2)C选项,(P2,P3)缺失,排除3)D选项,(P2,P4)不存在,排除4)只剩下B选项,经检验,正确。观察B选项,共有10对前驱关系,P1为初始节点,P8为终止节点。
【单选题】进程 P1.P2.P3.P4.P5 和 P6 的前趋图如下所示: 若用 PV 操作控制这 6 个进程的同步与互斥的程序如下,那么程序中的空①和空②处应分别为(请作答此空);空③和空④处应分别为( );空⑤和空⑥处应分别为(请作答此空)。
A、V(S3)和 V(S5)
B、P(S3)和 V(S5)
C、V(S3)和 P(S5)
D、P(S3)和 P(S5)
答案:B
解析:图中有七条箭线,因此需要设置七个信号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是:P1→P2对应S1,P1→P3对应S2,P2→P3对应S3,P2→P3对应S3,P2→P4对应S4,P3→P5对应S5,P4→P5对应S6,P5→P6对应S7。每个进程开始的时候执行P操作(P1没有P操作,只有V操作),结束的时候执行V操作,如P2开始的时候执行P(S1)的操作,结束时执行V(S3)的操作,P3开始的时候执行P(S2)P(S3)的操作,结束时执行V(S5)的操作,其他同理。
【单选题】软件集成测试将已通过单元测试的模块集成在一起,主要测试模块之间的协作性。从组装策略而言,可以分为( )。集成测试计划通常是在(请作答此空)阶段完成,集成测试一般采用黑盒测试方法。
A、软件方案建议
B、软件概要设计
C、软件详细设计
D、软件模块集成
答案:B
解析:集成测试可以分为一次性组装和增量式组装,增量式组装测试效果更好。集成测试计划一般在概要设计阶段完成。